设本站为首页  加入收藏  联系我们  
首页  |  关于网站  |  QS认证知识  |  网站帮助  |  分类查询  |  各市发证  |  投诉台  |  申诉台  |  注销号码  |  在线解答  |  最新发证
用户名:
密  码:
 
获证单位  高级会员
最新条例
塑化剂无所不在 须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摄入 
生活常识 
饼干常识 
白酒常识 
母乳喂养常见误区及需要注意事项 
关于母乳喂养的六大假象 
母乳喂养婴幼儿相关常识问答 
萄酒购买小常识 
味精选购知识 
食糖的选购知识 
条例书馆
         

塑化剂无所不在 须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摄入


发布日期:2013/5/27 浏览次数:1439

塑化剂无所不在 须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摄入

    发布日期:2013-05-22 来源:浙江在线健康网
 
 
 
核心提示:塑化剂,又称增塑剂、可塑剂,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添加剂,用于增加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。塑化剂主要用于各类塑料制品,例如食品包装材料、玩具、医用血袋、医用胶管、乙烯地板等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化剂消费国,占全球消费量的1/4。

  塑化剂,又称增塑剂、可塑剂,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添加剂,用于增加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。塑化剂主要用于各类塑料制品,例如食品包装材料、玩具、医用血袋、医用胶管、乙烯地板等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化剂消费国,占全球消费量的1/4。

  经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,塑化剂的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遗传毒性,胚胎发育毒性,生殖毒性,神经毒性以及。免疫毒性。

  此外,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还和成年男性肺功能衰退、肥胖症、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衰退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性。

  塑化剂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空气、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。但研究表明,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影响。有动物实验发现,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便可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。

  目前,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.025毫克。也就意味着,体重60公斤的人,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.5毫克至8.5毫克,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。

  塑化剂虽然无所不在,但对一般消费者而言,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降低塑化剂的危害。塑化剂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,因此我们可以改变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塑化剂的摄入,严格执行限塑令,这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,维持生态平衡,更能有效减少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。

  1.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,改以不锈钢、玻璃及陶瓷等食物容器;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,则应选择经过检测,在加热过程中几乎没有塑化剂溶出,被标注为“可微波加热”的塑料制品。

  2.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,减少塑化剂的溶出;

  3.保存食物用的保鲜膜、保鲜袋,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、PVDC材质,并避免高温加热。

  4.必需加热有保鲜膜或保鲜袋的食物时,应在保鲜膜(保鲜袋)上戳数个小洞,让气体可以释出,在包覆时也要避免直接接触到食物。

  5.塑化剂在水中溶解度小,在油脂中溶出量较大,所以应尽量避免油脂类食物与塑料制品接触,以避免塑化剂的溶出。

 

 

 

版权所有:浙江sc查询网,浙江QS查询网 技术支持:天睿网络科技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环城西路33号省府4号楼B座403A室 电话:0571-85957283 传真:0571-85957283 邮箱:cctv-lh@163.com 浙ICP备11063857号 进入后台